李善友:颠覆永远在发生,
送什么都没有比送新思维更重要
(牛云老师力荐)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对于今天的行业创新具备很大的启迪作用,也和我课堂上讲的思维模式非常的接近,因此,推荐给大家认真阅读,文章比较长,耐心多读几遍。
让互联网思维不只是一个流行词,让颠覆式创新不只是一个人的狂欢。
我不喜欢讲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讲现在以及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我不是主流,而是异端。
我想,我是一个鲁莽的人,也可以讲,我是一个勇敢的人。
即使我讲的都是错的。
所以我讲课的意义,不在于我讲的是对的,而是讲了哪些是错的。
我不是传销的人,我不愿意励志,不愿意打鸡血,而是愿意你们怀着理性和怀疑来听讲,使演讲成为理性流淌的课堂。
任何一个内部逻辑完全自洽的体系,一定有边界,一旦越过边界之外,就无法延展,也有它的逻辑陷阱。
所以,请勇敢地对现有体系进行质疑。
牛云解读:任何大的传统快印都可以挑战,没必要天天学别人的,也许他的是错误的。
因为,一旦一个边界被打破,你会发现,未知部分远远大于已知部分。
人自己也在不断打翻自己的观点。哥白尼是科学时代真正的开启者。
其实,生活本身贵在:探索边界,打破边界。
如果只是打补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同一个层次上不断修补。
但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从PC端到手机端,不是打补丁,而是换整体基础的操作系统。换操作系统的意义,远远大于打补丁。
今天商业竞争的主流,是换操作系统,还是打补丁呢
牛云点评:今天的变革是革命性创新,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颠覆传统思维,用颠覆性思维改变传统产品
时代变化了,此时打补丁,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今天必须换操作系统了。你需要渴求的是对原有的见识进行打破。
牛云点评:见识比知识更重要,见识就是洗脑,就是新思维的灌输,而具备新思维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业内以及跨界的颠覆性创新思维
乔布斯刚做出台式电话的时候,大家极其鄙视。但它更加便宜,更加方便。为什么有能力、有资源、有资金进入新体系的公司,为什么没有进入?
这是因为:大公司的窘境。
现在很多人手持手机,在没有电的时候,充满焦虑,可见智能手机多么深入地到达人心,手持设备现在是最性感的设备。
大公司能嬴,是因为垄断资源,但过了这个资源和逻辑以外,我们则有机会。
牛云点评:今天,更多的小公司有机会超越竞争,是因为传统的营销逻辑已经失效
第一部分:颠覆式创新
我们发现,但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灵修的。《乔布斯传》共提到两本书,一本是灵修的书,一本是《创新者的窘境》。
其中提到两个重要概念:
1、持续性技术:把成熟的产品,卖给主流用户,就叫持续性技术。
2、破坏性技术:大公司不愿意卖的产品,卖给边缘客户,就叫做破坏性创新。
每天进步1%的结果
每天退步1%的结果
有一句话就是:只要市场有需要,在利益的驱动下,没有突破不过去的技术和门坎。
我们总想用最新最高的技术满足用户,却不知道这把我们逼到一个绝境。这就产生:性能过度。但其实一定会存在着大量的低端市场不能被满足。从硬盘大小不断被颠覆的过程(从8英寸到3英寸),说明行业有时候不是被更强大的技术颠覆,而是更简单的技术颠覆,这证明了大公司的窘境和小公司的机会。不要用技术直接和巨头去竞争,以低技术去满足低端用户,这就是机会。虽然在主流性能上我可能稍逊一筹,但在边缘技术上更胜一筹。
我们常说品牌由高往低打更容易。大公司是否能回到低端?大公司喜欢集中资源做大项目,获得更高利润。作为大公司的CEO,都会做大决策,寻找高毛利率,反而丧失了小机会所引发的大机会,因为很多小机会恰恰是破坏性创新。在一轮又一轮市场中,便产生了哲学窘境:回不去的低端。
第二部分:小公司如何打败大公司
有时候,你知道道理,和你能做出来的,完全是两回事。
跟巨头竞争的小公司,成功率只有6%。但愿意进入新兴市场的小公司,成功率是37%。
以前,企业喜欢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高大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Think Big!大梦想!”“‘亮剑’精神!”“我能!”
这些听起来鼓舞人心、响当当励志的口号,其实却把自己带入了陷阱,把你逼到跟大象去竞争。其实这些都是扯淡!精神不是万能的。创业需要的是智慧,不是鲁莽。能否思考大公司的体系都不能做的地方呢?
作为创业者,你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在竞争的时候,我建议你: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牛云点评: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差异化不是简单的更好,而是创造一种不同
苹果为什么好?是因为不同!
打败新浪微博的不是腾讯微博,是微信;打败微信的,也绝对不是另外一个微信,还会有另外一个更轻的新东西。
一定要做不一样。
一定要做不一样。
破坏性创新有两个抓手: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
先看产品:
大公司产品的通常问题是:繁。公司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
正如一个人刚住新家,很简洁。但慢慢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这是不可便免的。
所以,大公司的定位只能越来越高端,必然越来越高大上。这是个必然的势。
而小公司的产品优势就是:简,从而实现价值网的迁移,其最重要的基本属性: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
牛云点评:破坏性创新追求两大点:产品至简(从麻烦到方便、从复杂到简洁)、成本至简(从昂贵到便宜、从收费到免费)。
传统金融、微信支付PK支付宝、手游PK页游和端游。
为什么余额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
为什么微信出来之后,给阿里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腾讯微信支付出来之前,你做电商能绕开淘宝和京东吗?突然有了微信支付,虽然微信支付今天还不是主流,微信电商也还不是主流,但阿里已经被微信支付捅了一个针眼。很多人认为微信支付太容易会产生风险,但微信就是会在静悄悄的情况下让用户形成习惯,因为它更方便。
博客那么伟大,为什么被140字的微博打败了?微博却又为什么被微信打败了?不过微信是不是也会被打败呢?微信还是有点重,什么都装在里面,所以是不是还会有新的更轻的产品出现?
为什么立顿红茶的业绩等于中国所有茶企的业绩?
答案正如周鸿祎所说:要么方便,要么便宜。从大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从电脑到手机,就是因为更方便了、更便宜了。人的本质是贪嗔痴,会越来越懒的,技术进步的步伐,一定会超过市场需求的步伐。
大胆预测一下:3年后,手机可以取代电脑。
大胆预测一下:3年后,手机可以取代电脑。
《疯狂的简洁》研究了乔布斯,然后说:“乔布斯最牛的是吸收了很多复杂的东西,然后把它简洁化。”
小米的运营成本只占销售的4.5%,这个数据低得让你发狂。很多企业,广告费都不止4.5%。
小米坚决做单品,几乎每款产品都过千万,红米手机已经卖到2500万。今天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做很多无趣的功能和竞争。在中国,价格真是王道。罗永浩的锤子从3000元降低1000元,也说明价格真是王道。
当大公司在走高大上的路线,屌丝公司从低端开始进步,但这不意味着永远低端,你还可以上去。最忌讳的是你一上来就跟大咖去硬掰手腕。与其进步,莫如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公司,效率高,成本低,因此就会产生优势。成本太重要了。不讲产品和成本结构的互联网思维,都是耍流氓。小米完成了一次低端颠覆,它在于颠覆式的成本结构和高性价比。
马克思说:100%把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300%的利润会把一个人变成一个魔鬼。在利润率面前,不存在技术门坎。
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为什么这么发达?因为我们包了欧美的制造。但现在,很多制造往东南亚国家迁移。这个时候,中国只有一条道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而且这条道路一定会实现,因为在利润面前没�uot;,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62,62,62); margin: 0px; min-height: 1em; line-height: 25px"> 丰田摩托车PK哈雷摩托
丰田汽车PK通用汽车
华为PK思科、西门子
QQ PK MSN
湖南卫视PK CCTV
张艺谋1988《红高粱》PK冯小刚1997甲方乙方PK徐峥《泰窘》
Android pk IOS
低端永远在战胜高端。颠覆性创新不是小公司的专利。
intel最牛的时候,是芯片行业绝对的老大,控制从研发、生产、销售的所有产业链。
来看看它的两个竞争对手:AMD、ARM。
1、AMD芯片:做芯片的,堪称intel的影子公司,和intel直面竞争。Intel做什么,amd做什么,但总是想要做得更好,却一直无法竞争成功。
2、ARM芯片:我们知道,电脑并不担心电耗,因为可以插电,追求CPU运算速度才是第一需求,intel芯片满足了这个需求;但手机担心电耗,CPU运算速度不是第一需求,ARM芯片更省电,所以在手机芯片中胜出。ARM成本极便宜,它只做设计,其它都交别人做。目前,intel开始衰落,只有8%的业绩来自于手机和平板电脑,Intel工厂去年发布一个消息:开始寻求为别人代工了。
Intel依然是PC端芯片的王者,几乎垄断,而我们知道PC端是下降的。它在移动芯片市场没有机会了,它的份额连1%都不到。
ARM刚出来的时候,被硅谷认为只是一个“小玩意儿”,但这就是小公司的希望所在之处。
ARM在2013年已经从手机开始进军低端服务器市场。云存储工作需要大量的低端服务器,腾讯通过采购ARM服务器,已经降低了20%的成本。
牛云点评:颠覆永远在发生。非主流,才是未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常青藤!创业永远有机会!
《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的计算是固定的,计算机的计算速度终有一天会超过大脑的速度。
技术,永远会加速进步。我们整个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单向加速度演变。越原始越低级的结构越稳定,越高级越先进的结构越动乱越飘摇。
农业文明进行了5000前,工业文明进行了400年,互联网文明不会超过100年。
当下有三种生存方式:
1、耕耘传统:这是目前最稳定、周期变化慢的思维;
2、科技爆炸:这是目前最高级的思维;
3、高维低维混搭:即混合以上两种思维,以高维科技降低到低维传统去结合
牛云点评:今天的营销是技术性营销,与传统的营销理论完全不同,在传统的营销产品上加入互联网思维的技术融合方案,就是混搭,就是降维。而“营销型印刷品”是典型的传统产品与互联网思维的混搭,也是今天行业创新的主流。
牛云点评:我们没有鼓励你一味追求最牛逼和最时尚的科技,而是把科技引进原有的传统市场,进行降维攻击。小米用5年完成500强,BAT用了15年,华为用了更久的时间:30年。
雷军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都不是超一流的,但他用了降维攻击,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引导到传统行业,结合到一块。
![]() |
|
图文快印行业管理丛书 |
![]() |
这正应证了猎豹CEO傅盛的一句话:“用互联网思维,做远离互联网最远的事儿。”
苹果是跨界创新,用电脑去做手机。同级别的市场,可以跨界混搭。而我说的跨界,是低势能+高势
这是一篇今年难得的好文章,牛云老师力荐给各位朋友,我课堂上常讲的“守正出奇”在这篇文章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要找准定位,这非常关键。
对文章中的观点感兴趣并且希望应用在传统印刷领域以及数字化印刷领域的,请关注我的微信“niuyun1651” ,有关图文快印的创新营销和颠覆性创新尽在每月的“图文快印企业创新营销研修班”有机会见面聊吧。
这个文案还可以直接分享到微博和qq空间,把页面拉到下面还有更多文章推荐,欢迎交流。
点击下边导航栏中间的小红房子,有意外收获哦。
牛云老师专注于广告人持续营销系统的商业模式研究及系统建设,通过印刷品与包装物结合技术营销系统创建新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虚拟连锁和广告投放平台建设。目前拥有加盟店近千家,联盟店近万家,学员2万余人。